13944261222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研發理念
公司產品
公司動態
企業展示
行業資訊
資質榮譽
工程案例
聯系我們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百科 

發布時間:2019/12/02

  1產品概況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是用鈣質材料(如水泥、石灰)和硅質材料(如砂子、粉煤灰、礦渣)的配料中加入鋁粉作加氣劑,經加水攪拌、澆注成型、發氣膨脹、預養切割,再經高壓蒸汽養護而成的多孔硅酸鹽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發氣劑又稱加氣劑,是制造加氣混凝土的關鍵材料。發氣劑大多選用脫脂鋁粉。摻入漿料中的鋁粉,在堿性條件下產生化學反應:鋁粉極細,產生的氫氣形成許多小氣泡,保留在很快凝固的混凝土中。這些大量的均勻分布的小氣泡,使加氣混凝土砌塊具有許多優良特性。


  2產品特點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單位體積重量是粘土磚的三分之一,保溫性能是粘土磚的3-4倍,隔音性能是粘土磚的2倍,抗滲性能是粘土磚的一倍以上,耐火性能是鋼筋混凝土的6-8倍。


  3產品優勢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施工特性也非常優良,它不僅可以在工廠內生產出各種規格,還可以像木材一樣進行鋸、刨、鉆、釘,又由于它的體積比較大,因此施工速度也非常快,可作為各種建筑的填充材料。


  4技術要求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通用技術要求


  當砌塊用做建筑主體材料時,其放射性核素限量應符合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規定。當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


  建筑主體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鐳-226、釷-232、鉀-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時滿足IRa≤1.0和Ir≤1.0時,其產銷與使用范圍不受限制。對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體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鐳-226、釷-232、鉀-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時滿足IRa≤1.0和Ir≤1.3時,其產銷與使用范圍不受限制。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選用時應考慮的主要技術指標:強度,干密度,干燥收縮值、抗凍性和導熱系數,放射性。


  1.1分級


  1.1.1砌塊按尺寸偏差與外觀質量、干密度,抗壓強度和抗凍性分為優等品(A)、合格品(B)兩個等級。


  1.1.2砌塊按強度分為A1.0,A2.0,A2.5,A3.5,A5.0,A7.5,A10七個級別。


  1.1.3砌塊按干密度分為B03,B04,B05,B06,B07,B08六個級別,1.2規格


  1.2.1常用規格尺寸為


  長度:600mm。


  寬度:100、120、125、150、180、200、240、250、300mm。


  高度:200、240、250、300mm。


  1.3執行標準


  GB11968-2006《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


  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1.4選用要點


  1.4.1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外填充墻和非承重內隔墻,也可與其它材料組合成為具有保溫隔熱功能的復合墻加氣混凝土砌塊體,但不宜用于最外層。


  1.4.2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如無有效措施,不得用于下列部位:建筑物標高±0.000以下;長期浸水、經常受干濕交替或經常受凍融循環的部位;受酸堿化學物質侵蝕的部位以及制品表面溫度高于80℃的部位。


  1.4.3設計施工詳見建筑標準設計圖集03J104《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建筑構造》。外墻轉角及內、外墻交接處應咬砌,并在沿墻高1m左右的灰縫內配制鋼筋或網片,每邊深入墻內1m,山墻沿墻高1m左右的灰縫內另加通長鋼筋。


  1.4.4后砌的非承重墻、填充墻或隔墻與外承重墻相交處,應沿墻高900~1000mm處用鋼筋與外墻拉接,且每邊深入墻內的長度不得小于700mm。


  1.4.5蒸壓加氣混凝土外墻墻面的突出部分,如線腳、出檐、窗臺等,應做泛水和滴水,避免流入墻中的水經多次凍融循環后,破壞外墻面。


  1.4.6在砌塊墻底、墻頂、門窗洞口處,應局部采用燒結普通磚或多孔磚砌筑,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1.4.7不同干密度和強度等級的加氣混凝土砌塊不應混砌,也不得與其它磚和砌塊混砌。


  1.4.8砌筑砂漿應采用粘結性能良好的專用砂漿;加氣混凝土的抹面也應采用專用的抹面材料或聚丙烯纖維抹面抗裂砂漿。


  5適用范圍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適用于各類建筑地面(±0.000)以上的內外填充墻和地面以下的內填充墻(有特殊要求的墻體除外)。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不應直接砌筑在樓面、地面上。對于廁浴間、露臺、外陽臺以及設置在外墻面的空調機承托板與砌體接觸部位等經常受干濕交替作用的墻體根部,宜澆筑寬度同墻厚、高度不小于0.2m的C20素混凝土墻墊;對于其它墻體,宜用蒸壓灰砂磚在其根部砌筑高度不小于0.2m的墻墊。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不得使用在下列部位:


  1、建筑物±0.000以下(地下室的室內填充墻除外)部位;


  2、長期浸水或經常干濕交替的部位;


  3、受化學侵蝕的環境,如強酸、強堿或高濃度二氧化碳等的環境;


  4、砌體表面經常處于80℃以上的高溫環境;


  5、屋面女兒墻。